风电溢价为平均参考销售电价的 50%。
如果不合理的成本没有剔除,就说明成本监审没有做到位,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比如,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在推进深圳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过程中,研究制定了输配电价日常监管制度、平衡账户管理制度、电网企业运营成本激励与约束制度、电网企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考核奖惩制度等四个方面制度,这个经验非常好,有利于促进电网加强日常运行管理,节约成本。
目前已经批复了深圳、蒙西和安徽等5个省(区)电网的输配电价,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80多亿元。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成本监审机构要严格按照成本监审办法确定的原则、方法和标准,深入开展成本监审,把工作做细做实。这是各地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输配电价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指导各地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构建有激励、有约束的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让社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3.要逐步处理好电价中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和附加问题。
2.要妥善处理好交叉补贴。要充分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只要符合改革方向都要积极支持。由于相应的特高压送出工程没有核准建设,大风电无法融入大电网,导致目前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一再降低,2016年19月为1251小时,同比下降66小时;风电弃风电量394.7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9%,弃风严重,造成大量浪费。
《规划》提出,到2020年,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力争淘汰火电落后产能2000万千瓦以上;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煤/千瓦时,现役燃煤发电机组经改造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标煤/千瓦时;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6.5%以内;通过配套支持政策重点鼓励发展能效高、污染少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等。二是加强能源结构转型。经过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并网风电已达1.39亿千瓦,成为风电第一大国。加快建立规范明晰、水平合理、监督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
蒙东、蒙西、酒泉、冀北等地区风电装机均超过700万千瓦,占当地装机比重超过20%,与德国17%、西班牙21%的国外先进水平相当。其中绿色转型是规划的最大亮点,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三是在清洁能源消纳方面明确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例如,发电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大量投资新建煤电项目,但铁路运输和煤炭供应等并没有协调匹配,地区性煤电运紧张问题反复出现。正式公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从供应能力、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科技装备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等八个方面,确定了电力发展五年目标。四是在2018年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部启动现货市场,研究风险对冲机制。
其二,电网电源发展不协调。通观《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容,笔者罗列出如下要点认为市场的关注度较高。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建立标准统一的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交易机构,丰富交易品种。
其三,新能源发展面临瓶颈制约。二是2017年年底前,完成分电压等级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总收入和输配电价,逐步减少电价交叉补贴。
一是2018年年底前完成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培育工作,基本形成充分竞争的售电侧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新增配电业务;明确增量配电网放开的具体办法;建立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配售电改革。建立优先购电和优先发电制度,落实优先购电和优先发电的保障措施;切实保障电力电量平衡。
当社会对中国要不要产业政策进行激辩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11月7日发布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发布的电力规划。在电力规划的执行上,应该汲取其他产业政策的经验教训,如果预判电力规划对产业影响的效果,笔者以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应将更多笔墨着力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行上。十三五我国电能替代目标为4500亿千瓦时,按照这一目标,十三五末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7%。十三五期间,电网建设在保证跨区送电的可持续性,满足受端地区的长远需要的同时,还要能参与受端的电力市场竞争;《规划》新增西电东送输电能力1.3亿千瓦;优化区域主网架,加强省际间联络;基本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从负荷侧、电源侧、电网侧多措并举,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大力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2016年年底前完成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工作。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
产业政策在中国备受重视,多年来也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仅就电力规划15年来的缺失造成的影响,笔者以为,这使得项目安排缺乏依据,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及跨区电网工程难以落实,电网电源发展不协调,对整个行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发酵。丰水期电力需要大量外送,但外送通道能力受限,2012年四川水电弃水75亿千瓦时,2013年弃水25亿千瓦时。
由于缺乏电力统一规划、项目审批脱节,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问题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有网无电送和有电送不出同时存在。电力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通观《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容,笔者罗列出如下要点认为市场的关注度较高。电力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建立优先购电和优先发电制度,落实优先购电和优先发电的保障措施;切实保障电力电量平衡。由于缺乏电力统一规划、项目审批脱节,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问题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有网无电送和有电送不出同时存在。产业政策在中国备受重视,多年来也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仅就电力规划15年来的缺失造成的影响,笔者以为,这使得项目安排缺乏依据,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及跨区电网工程难以落实,电网电源发展不协调,对整个行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发酵。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
正式公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从供应能力、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科技装备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等八个方面,确定了电力发展五年目标。当社会对中国要不要产业政策进行激辩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11月7日发布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发布的电力规划。
十三五我国电能替代目标为4500亿千瓦时,按照这一目标,十三五末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7%。一是2018年年底前完成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培育工作,基本形成充分竞争的售电侧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新增配电业务;明确增量配电网放开的具体办法;建立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配售电改革。
经过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并网风电已达1.39亿千瓦,成为风电第一大国。在电力规划的执行上,应该汲取其他产业政策的经验教训,如果预判电力规划对产业影响的效果,笔者以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应将更多笔墨着力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行上。
由于相应的特高压送出工程没有核准建设,大风电无法融入大电网,导致目前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一再降低,2016年19月为1251小时,同比下降66小时;风电弃风电量394.7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9%,弃风严重,造成大量浪费。蒙东、蒙西、酒泉、冀北等地区风电装机均超过700万千瓦,占当地装机比重超过20%,与德国17%、西班牙21%的国外先进水平相当。2016年年底前完成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工作。三是逐年减少发电计划,2020年前基本取消优先发电权以外的非调节性发电计划,全面推进配售电侧改革,支持售电主体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内容。
《规划》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约提高4个百分点至39%;同时通过积极发展水电、大力发展新能源、安全发展核电、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煤电转型升级使电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2017年年底前,完成分电压等级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总收入和输配电价,逐步减少电价交叉补贴。
其中绿色转型是规划的最大亮点,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力争淘汰火电落后产能2000万千瓦以上;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煤/千瓦时,现役燃煤发电机组经改造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标煤/千瓦时;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6.5%以内;通过配套支持政策重点鼓励发展能效高、污染少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等。
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近年四川水电开发明显加快,2012年投产700万千瓦,2013年投产1300万千瓦,今明两年还要投产2100万千瓦。